境综合整治水平,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建设,走乡村旅游、康养、田园一体化、创业、生物资源科创孵化的发展道路。健全村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探索政府支持与村民自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村居环保设施管理体制。
改善和保障乡村民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预留村集体发展用地,由集体组织开发作为经济收入来源,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质量,大力推行安置新区的招商引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带动区域发展能力,依托产业项目拓宽居民群众就业渠道,优化创业就业服务,设立农村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小组,为农民工收集各方就业招工信息,并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服务。
第四节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区域内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教育中心,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提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增强职教的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教育资源,推进学校及服务机构标准化。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高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创新法治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实施社会治理法治保障工程,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实施党建引领智慧经开,重点从市域社会治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常态化管理、一网通办、智慧园区等方面,全面落实社区“两委”换届候选人区级联审机制。完善社会事务管理,提高社会专项事务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大对街道、社区基层治理资金、人员的支持力度。依托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搭建数字化治理平台、经开区应急处置中心,推进经开区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建设,提高辖区信息化前端采集设备的覆盖面,推动各类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推进公安侦查中心建设,建立经开区反诈中心。提升公安装备、用房等保障水平,建立经开区现代化警务运行机制。
第十章 优化经开区发展环境
加强各类要素支撑,为经开区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第一节 加强各类要素保障
增强人才供给保障。加强经开区内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建设力度,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数量,提高培训机构教育质量。深化产教融合,鼓励经开区内骨干企业与有条件的省、市高等院校开展协同培训,培养符合经开区产业发展的具备优秀管理能力和扎实技术水平的综合型人才。依托产业基地建设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定制培训,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制造业企业对接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管委会人才队伍建设,以环境吸引、政策吸引和人文吸引加大人才引进,完善职称评定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委会管理水平。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按照科学务实、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调整设置机构、使用编制,建立严格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并对经开区领导班子进行日常管理和定期考核,重点考察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等情况。
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按照城乡一体、全城管控的要求,坚持多规合一、功能互补,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主要布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强化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强化推进占补平衡各项工作,确保各类建设项目用地依法得到保障。
强化水电资源供给保障。明确水电气网建设责任主体,优化水电气网配套设施相关审批流程,推动项目快速建成投产,保障企业办公、生产和建设需要。结合全市水电气网网络建设情况,充分考虑经开区产业项目落地投产需要,加强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水电气网网络。对区域给排水、电力、燃气、网络配套设施进行定期监测,整体监测水电气网供给能力和环保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建设任务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充分利用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大对经开区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奖励水平,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丰富经开区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经开区建设及企业投融资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动经开区建设集团将主体长期信用评级调升至AA+级。提升平台服务效能,提高金融机构与经开区企业重大项目的信息对接效率。支持企业灵活运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基金投资、银行贷款、信用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融资渠道,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投融资问题。
第二节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深化商事制度审批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精简优化行政审批制度,加快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登记便利化,构建统一、规范、高校、全覆盖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实现“一窗通”,深化市场化主体简易注销改革。深化工建项目审批改革,简化审批事项和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继续推广“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开展工建项目统一“区域评估”工作。强化服务制度保障建设,逐步推出“审批套餐”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广“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容缺审批”等审批模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三节 提高政务服务质效
认真落实领办代办制度、企业联系人制度和涉企检查报审“三项制度”,着力解决企业办事难问题。坚定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全程服务有保障”等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及时在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上完善和发布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并不断提高“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数量和占比。开展“跨省通办”审批服务,设立“跨省通办”绿色通道。优化完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提高“好差评”督办、处理效率。建立健全重大政策事前、事后评估长效机制,保持政策延续稳定。
第四节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加强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协作,完善一体化联合监管方式,建立风险可控的联合监管机制。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建立集中统一的综合执法机构,整合执法力量,建设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和联勤联动指挥平台,实现检验检疫、金融、市场监管、税务、环保、安监等部门信息的互通、交换和共享。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加强企业普法宣传,设置法律服务点,经贸摩擦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引导企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和公司律师制度,规范企业依法治理机制,促进经开区内企业依法经营,有效降低企业的违法风险。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管委会组织管理水平,保障经开区企业各项需要,做好经开区风险防控和规划的监督与评估,为经开区“十四五”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第一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