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经开区:加强市域社会治理 优化营商环境 促千亿产业蓬勃发展
2022-07-13 08:44:23   来源: 国家级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2020年4月市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创建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总要求,围绕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实施举措,高位统筹、整体谋划、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从5月6日开始,每周五11点到12点,市广播电视台邀请各县(市、区)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走进直播间,就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介绍。

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经开区、法治经开区”这条主线,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治理,全力服务经开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三年来,经开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市面貌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步提高,市域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7月8日上午,经开区政法委、公安分局、政务服务中心、新能源新材料招商局走进市广播电视台直播间为大家做相关介绍。

经开区位于中心城市西畔,滇中城市群第一核心区,是珠江源大城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和中心城区的西大门。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2016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管理面积157平方公里,托管麒麟区西城、翠峰2个街道和马龙区通泉街道大海哨社区,有南海子和西城2个省级工业园区,辖区人口15余万人。近年来,经开区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导向,正朝着建设:“两个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 5G + 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全省风光水储一体化示范区”目标稳步迈进。


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7次专题研究部署,把市域社会化治理工作项目化、问题化、清单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全国知名的社会治理专家来经开区调研、把脉问诊、开出良方,并3次组织到浙江、福建、上海学习借鉴,因地制宜,用好7+x模式,发挥党群活动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功能。通过系统体系的社会治理,经开区多年来未发生负面清单事件,社会大局总体平稳有序。通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经开区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确保了两个千亿产业园区(硅光伏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园)快速优质发展。


党建引领  以坚强组织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经开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市域社会治理“谁来推”,经开区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始终,把党的领导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强化党委领导,严格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市域社会治理置于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2020年初成立了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组长的经开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12个专项工作组,全面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给予人、财、物等全方位保障,形成党政挂帅统筹推进、部门联动齐心协力、群众参与积极主动的良好局面。

二是注重整体谋划,加强网格联建。把抓党建促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坚持经开区、街道、社区、企业、园区相互联动,上下共同发力,推动党的基层堡垒从“一元管理”向“多元共理”转变。

三是建立健全全覆盖、多功能综合网格化管理服务。对经开区辖区2个街道、10个社区、66个居民小组进行网格划分,经开区共建立10个一级网格、66个二级网格,有网格员736人。网格实现西城工业园区、南海子工业园区、在建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商圈市场、学校、医院、景区、小区全覆盖、不重不漏,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一张网”,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能力。

经开区公安分局坚持在党建引领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警民共建、警商共建、警校共建,推动党务、政务、警务“三务融合”,持续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大力推动落实“一居一警”、“一村一辅警”,推进社区警务与网格管理深度融合,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基层群众等参与群防群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行政审批局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加强队伍建设、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改革创新提高审批效能,助推全区营商环境提升。建立健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和“固定党日活动”制度。探索“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有效促进投资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开启以来,项目开工时间平均缩短180-240天。目前,已有25个投资项目纳入“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其中隆基一期、阳光能源二期等5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在招商引资和具体的项目服务过程中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加大外出招商力度,加强产业链招商,做大做强光伏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尤其对投产项目,实行书记领航制,将党支部建到企业,旨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服务,第一时间为企业纾困解难。

惩防结合,以安全稳定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经开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市域社会治理“治什么”,我们分局坚持一手抓公共安全防控短板的补强,一手抓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治安突出问题的解决,把市域社会治理融入到经开区高质量跨越发展大局中,为经开区千亿产业蓬勃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治安环境。

一是聚焦风险隐患防控,着力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排查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强化万达外滩人员密集场所、危险物品、大型群众性活动等日常监管,深化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创建,严防发生重特大公共安全案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大力推进“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深化外滩“零酒驾示范街区”创建,组织餐饮场所设饮酒勿开车劝导员,交警在餐饮场所停车场随机测试酒驾,防患于未然,严防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二是聚焦打防管控建,着力创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分局每月适时开展治安集中清查,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打架斗殴等问题,建立夜巡机制,强化对烧烤摊点、夜场的宣传教育和防范,累计张贴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宣传海报340张,宣传教育近万人次,督促业主不能只顾赚钱,还要顾安全。推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在全市最大保障房小区——泽福家园、康居瑞园打造智慧警务新样版。深化“枫桥式”警民联动巡防示范区创建,固化全市最大城市商圈万达外滩义警队和联合警务室机制,加强大商圈应急处置力量建设,织密大商圈综治网格,构建社会面“大巡逻、大守护、大防控”体系。推进小区、单位、社区(村、组)发“红、黄、蓝”挂牌通报制度,红牌警示4家、黄牌提示9家、蓝牌鼓励71家。

把服务群众融入市域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满意度

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服务中赢得民心、提升群众满意度。经开区9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成为常态,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市域社会治理成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政务服务“一门一网一次”改革。“一门”方面。经开区政务中心设有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税务服务大厅、医保大厅、社保大厅、自助服务大厅,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涉及的审批事项,与投资项目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集中至行政审批局统一实施。进驻政务中心行政审批大厅的部门有国土、消防部门及刻章、用气、公交、招投标等服务。“一网”方面,按照省、市网上政务服务建设要求,经开区在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的事项完善率和发布率均达100%,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6%以上。牵头梳理“一件事一次办”,开展套餐式审批服务。

行政审批局牵头组织以街道为主体,梳理所辖村(社区)代办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向辖区居民公示。加强村(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确保每个村(社区)有2名以上专职代办人员,全部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代办。通过减少材料、压缩时间、精简环节,优化流程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如开办企业0.4个工作日完成,服务群众和企业的高频事项审批平均提速70%以上。

经开区新能源新材料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开区机构精简高效,实行扁平化管理,大部分事务在经开区即可办理,比如我们成立了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局,光伏和新能源指挥部,对重大项目实行专班制,像晶澳,隆基,德方等重大项目,投资方希望快速投产,经开区提出了前期手续代办、先建后验,容缺审批,基础设施代建、项目方回购或租赁等模式,推动项目当天签约、当天开工、当年投产,当好项目“店小二”,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对入驻企业出现问题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推动项目早落地、企业早达产、早赢利。

把经济发展融入市域社会治理,提升治理保障力

一是加大招商力度,夯实治理基础;

二是推动项目建成运营,增加群众收入;晶澳、隆基、德方等上市企业,有效带动了西城和翠峰街道的群众就业,大大提高了群众收入;

三是完善基础配套,改善治理环境;

四是聚焦产业发展,打造千亿园区,目前经开区正围绕光伏和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千亿产业上下游打造两个千亿产业园区。

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信心不断提振,为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经开区将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牢牢把握坚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总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服务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整合优化各类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经开区高质量跨越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