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十年跨越赶超,华丽蜕变
2022-07-11 09:56:54   来源: 国家级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   

7月8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

是经济发展争先进位

跨越赶超的十年

也是珠源大地翻天覆地

沧桑巨变的十年


十年来,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行稳致远。

十年来,系统谋划绘蓝图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四个定位”,大力推进产业转型、社会转型和能力作风转型,全面实施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逐一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各县(市、区)目标定位、发展方向、路径举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更加清晰。

十年来,改革创新求突破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开新局,统筹推动体制机制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在经济运行调度、财政资金使用、项目推进、招商引资、营商环境、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顶层设计、有行动计划、有措施抓手的制度机制体系,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显著提升,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十年来,担当作为促跨越始终保持克难奋进、走在前列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大关,2021年达3394亿元、是2012年的2.5倍;

特别是近年来,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2021年经济增速居全省第1位,取得了经济增长贡献度连续两年达20%以上、位居全省第1位的优异成绩;

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和地级城市中的排位较2018年前进了36位,分别排89位、70位,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12.5%,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位置显著提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连续迈上新台阶,得到了李克强、汪洋、胡春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区

这十年

找准定位、集群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

面对煤炭“黄金十年”后的

发展低潮期和转型阵痛期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按照“全链打造、园区聚集

龙头带动、亲清共赢”的思路

聚焦细分领域补链强基

延链扩容、强链突破

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夯实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根基

工业转型强力突破

全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引进宁德时代、德方纳米、亿纬锂能、远景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添加和配套材料、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业链布局,建成和在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34.5万吨、占全国产能的近31.3%,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成功签约,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全力打造千亿级绿色硅光伏产业集群引进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阳光能源、信义玻璃等行业龙头企业,建成和在建硅棒及切片产能80GW、占全国产能的18%,10GW高效电池片、5GW高效组件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光伏玻璃、组件全产业链发展,“世界光伏之都”初具雏形。


全力打造千亿级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引进索通、今飞、万里扬、中铝国际等国内知名企业,基本建成阳极炭素、电解铝、铝精深加工、铝应用、再生铝全产业链,原铝就地精深加工率达8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全省重要的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加速形成。

同时,坚持“一产业一方案”“一企业一对策”,推动烟草、煤炭、焦化、钢铁、化工等产业全面有序转型,传统产业优势地位不断提升和巩固。

农业转型持续深化

绿色兴农上规模在开展种植业区划调查基础上,编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8个县(市、区)入列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5个县入选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特色县,“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数量全省第一,生猪、肉牛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63%、43%,分别提高23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


品牌强农提质量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15个,宣威火腿、大河乌猪、富源魔芋、博浩生物获评中国驰名商标,罗平小黄姜、宣威火腿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清单,优质蔬菜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远销日本和欧盟。

加工富农增效益温氏、蒙牛、卫龙、今麦郎、李子园等知名企业落户,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提高到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服务业转型积极推进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抢抓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机遇,加快融入全省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国际运输货物实现首发,集物流、仓储、加工、贸易为一体的产业体系逐步构建。

推动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万达广场、外滩等特色商圈成为商业地标。

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高水平承办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省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罗平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中心突破、两翼齐飞、全域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麒麟城一角

这十年

统筹全域、内外兼修

城乡面貌实现美丽“蝶变”

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坚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

按照构建“一主一副、多点支撑”

城镇发展格局的思路

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8.9%提高到50%以上

中心城区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沾益、马龙撤县设区,“三区+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规模26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0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4.6万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44%,城市聚集引领效应不断显现。

强力破解突出制约问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全面理顺,在全省率先探索有效举措、推动完成中心城区10万套历史遗留商品房不动产权登记,“烂尾楼”项目全部盘活复工,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整治、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模式改革等工作有序推进,一批痛点难点问题有力有效解决。

切实提升城市建设质量高水平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加大片区综合开发力度,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罗平县金鸡村

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县城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推动宣威副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协同联动发展,加快会泽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建设,统筹推进富源、陆良、师宗、罗平与周边地区协同联动发展,创建美丽县城2个,所有县(市)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疏堵结合整治乡村违法违规无序建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全市14515个自然村逐村开展人居环境星级评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大龙潭立交

基础设施实现质的飞跃

适度超前谋划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沪昆高铁开启高铁时代,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2021年绕城高速实现闭合,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14公里、达1106公里,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

累计新增水库库容8.7亿立方米,阿岗、车马碧两座大型水库下闸蓄水,黑滩河水库开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新增电网容量678万千伏安、达1947万千伏安。4G网络和千兆宽带行政村全覆盖、5G网络市县城区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停车”系统,“城市大脑”上线试运行,基础设施实现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的重大跨越。

这十年

守正创新、系统破题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长期以来

开放意识不强、营商环境不优

开放型经济发展不足

始终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云南经济要发展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殷殷嘱托

统筹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经济社会全方位开放

开放发展高地建设稳步推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提升的思想、理念、服务革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表扬,在全省率先实行县级“一颗印章管审批”,按照“属地为主、市县联动,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投资项目代办、企业联络员、涉企检查报审的服务企业“三项制度”,“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无事不打扰”的营商环境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吸引了一批企业把作为重要的投资地,连续实施多期项目投资。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着力构建招商引资和园区发展闭环机制,按照“集群集约、错位发展、优势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确定园区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编制重点招商区域和招商企业“两个清单”,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精准对接、高效服务、失职追责的“大招商”工作机制,大力开展“一把手”招商、专班招商、市场化招商,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6户、中国500强企业25户。2021年,实际到位省外国内资金1333.7亿元,是2012年的8.1倍。

开放发展步伐加快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经开区入选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富源(铝产业)、经开区(硅光伏)获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海关开关运行,与泰国佛统市、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等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成功举办中国·首届硅晶论坛、中国硅业大会等产业交流活动,开放经济提速发展。


罗平九龙瀑布

这十年

强力攻坚、综合施治

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地处珠江源头和长江上游

守护好这方绿水青山责任重大

坚决扛起肩负的职责使命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

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为云南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作出了积极贡献

污染防治攻坚有力有效

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反馈问题整改率达97.6%,PM2.5浓度下降至23微克/立方米,美丽河湖数量全省第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期考核获评省级优秀,成为污染治理力度最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多、取得成效最好的时期。

大桥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生态治理修复扎实推进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石漠化治理180.3万亩、退耕还林还草68.2万亩、水土流失治理651.8万亩,完成造林面积354.8万亩,珍稀土著鱼类保护等工作成效亮相COP15。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

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坚决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发展,累计淘汰工业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1997万吨,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6.8%,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

这十年

聚焦民生、强化保障

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

不断在发展中改善民生

在共建中促进共享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尽锐出战、全力攻坚,5个贫困县高质量摘帽,120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2.72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市人民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20万群众实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幸福大搬迁,会泽县城安置区、宣威复兴佳园安置区被评为国家美丽搬迁安置区,“三联三争”、县级项目库建设等典型经验推向全省全国。坚持把脱贫群众增收作为根本举措,稳步推进会泽、宣威、富源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大力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推进会在召开。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加强

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498元、16422元,分别是2012年的2倍、2.8倍。

持续擦亮教育强市品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58.1%提高到92%,县域义务教育全部实现基本均衡,普通高考保持上线率高和本科多、高分多、清华北大多的良好态势,职业教育成为全省一面旗帜,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纵深推进健康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和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全覆盖,强综合、精专科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即将全面运营,医疗资源加快“提升提质”“重塑重构”,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数量分别提升102.9%、135.8%,人均预期寿命由74.7岁提高到77.1岁。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养老服务业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人大、政府、政协凝心聚力、担当作为,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深化。

大力推进基层治理变革按照“机制重构、流程再造、职能重塑、效能倍增”的要求,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城乡一体、条块协同、精准服务的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常态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经验在全国交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获评全省“优秀”等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精准扎实,牢牢守住了安全发展的红线底线。

这十年

强基固本、正风肃纪

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不断净化政治生态、优化干事创业环境

党的组织优势

充分转化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动能

坚定不移强堡垒

连续开展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工作,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城市”,村(社区)干部“缩面提标”改革经验全省推广。

事业为上强队伍

系统完善“识人、育人、用人”制度体系,创新实施“珠源大讲堂”等教育培训举措,注重在基层一线、吃劲岗位培养选拔干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始终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持之以恒转作风

坚持转作风与抓工作融合推进,相继开展“作风建设年”“落地见效年”“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年”“执行力建设年”等活动,深入推进作风效能革命,“严实守纪、进取担当、雷厉风行、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逐渐成为干部的鲜明特质。

驰而不息优生态

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从严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坚决肃清流毒余毒影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推进清廉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巩固提升。

十年奋斗不寻常,十年跨越写华章

十年的发展成就得之不易、成之惟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将大力实施

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

全面抓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新型城镇化等9个方面重点工作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到“十四五”末

市内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

力争实现6000亿元

基本建成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

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不断谱写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