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聚焦建设“世界光伏之都”的总体定位,大力发展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产业,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为云南副中心城市的建设,夯实了产业基础。
硅光伏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力凸显
市充分发挥绿色能源优势,依托隆基、晶澳、阳光等世界先进硅光伏企业产能布局,规划了15平方公里的绿色硅光伏产业园,拿出110亿元,设立硅光伏产业发展基金,构建“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全产业链,推动绿色硅光伏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努力把打造成中国光伏产业新高地。
目前,在全球光伏龙头企业中,已有隆基、晶澳、阳光3家企业落户经开区,预计到2022年底,经开区可建成80GW硅棒、80GW硅片产能,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约800亿元。硅光伏材料集群效应全面凸显。
“我们公司2018年启动基地建设,2019年2月一期项目投产。”阳光新能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健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三期建设,预计于今年年底竣工。建成后,将达到年产36GW的规模,成为全国四个基地中规模最大的生产区。”
阳光新能源公司是第一家进入的光伏企业,从投产至今,步步为营。一期项目于2019年7月底达到满产。二期项目于2019年底开工建设,于2021年12月达到设计产能,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20亿元。三期项目于2021年11月开工,建设规模20GW单晶硅棒、10GW单晶硅片。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
2018年,晶澳科技进入,2019年建成一期项目。2021年12月,晶澳科技基地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顺利投产,成为目前建设规模最大的光伏企业。
“这是我们的二期项目拉晶一车间,有800台炉子。二车间有600台炉子,边生产边建设,在2023年实现满产。”在晶澳公司车间里,公司综合部行政主管李雅雯介绍说:“现在,我们已和当地的政府主管部门签订了三期建设的框架协议。预计投资100亿元,建设10GW电池片和5GW组件项目。”
晶澳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光伏发电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销往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组件出货量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前列。项目的投产,标志着光伏产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隆基集团是首批入驻云南的硅光伏企业,一直发挥着行业龙头的带领作用。目前,一期10GW的拉晶切片项目已经投入运行,二期已于2021年10月20日开工建设。这是隆基在云南的第4个基地,也是在云南布局的第一个垂直一体化工厂。
到2025年,经开区预计将形成100GW硅棒、100GW硅片、50GW电池片、20GW组件产能规模。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1700亿元以上(不包含多晶硅、光伏玻璃产值),带动3万多人就业。
新能源电池异军突起未来可期
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市在经开区西城片区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新能源电池产业园,重点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导电液、碳纳米管、铜箔、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池循环利用等产业,发展前景一派大好。
2018年11月,市与宁德时代和深圳德方纳米合资公司麟铁科技公司签约,建设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产值约14亿元。
2019年5月,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如今,二期年产3.3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基地项目已投产,年产值达23.1亿元;三期年产7.2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基地项目已进行试生产,达产后,年产值达50.4亿元;三期年产11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基地项目于2021年3月开工建设,达产后,年产值约达77亿元;四期年产11万吨磷酸盐生产基地项目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达产后,年产值约达77亿元。在市沾益区布局20万吨磷酸铁前驱体项目,达产后,年产值约达60亿元。公司所有项目达产后,产值将达到280多亿元。
2021年10月,中国最大、世界第五的高能锂电池供应商亿纬锂能在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达产后,产值约为35亿元。
到目前为止,正极材料已投产、在建及已签约累计34.5万吨,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234.5亿元,实现税收13.5亿元,带动5000人以上就业。其他已开工、签约项目包括年产2.5万吨补锂剂、10万吨负极材料、10万吨新型磷酸盐正极材料、1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飞墨科技年产50吨单壁碳纳米管、10GWh储能电池和1000台风机、年产20万吨磷酸盐、年产5万吨高端锂电铜箔、电池回收等项目。以上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9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6亿元,带动3000人以上就业岗位。
预计“十四五”末,将形成150万吨正极材料、50万吨负极材料、2.5万吨补锂剂、8000吨导电液、5万吨锂电铜箔、20GWh储能电池、30GWh动力电池的规模,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达1600亿元以上,使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