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经开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细化工作任务,以项目为抓手,全力做好经济发展工作,努力把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和恢复营业。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户,建设项目50个,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共28家,限额以上服务业共4家,全部复工。在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同进,为帮助企业渡难关解难题,经开区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财税、金融、援企稳岗等支持政策,2月4日,经开区出台了《经开区帮助中小企业十条意见》,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造成的影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包保责任,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复产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进项目。受疫情影响,经开区及时转变招商方式,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开展网络招商引资活动,于3月6日举行经开区网络招商推介会,并签约磷酸铁锂和必创科技2个项目。一季度,签约“公务之家”平台运营总部及产业化生产基地、年产四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基地、必创科技3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3亿元;宝方工业气体250TPD液体空分、新华书店图书发行中心建设、隆基年产10GW单晶硅棒和切片、医疗器械及消毒制剂生产线技改、年年桔食品公司瓶装水改建工程、德方纳米年产4万吨纳米磷酸铁锂等10个项目履约,立项投资50.48亿元;阳光二期年产3.6GW单晶硅棒、“公务之家”平台运营总部及产业化生产基地2个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3亿元。
高质量优化服务,加快项目推进。经开区牢固树立“一切为了项目,为了项目一切”的理念,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隆基年产10GW单晶硅棒和切片、年产1.5万吨纳米磷酸铁锂、新能源电池环保循环利用项目、博晖生物血液制品等项目建设。与此同时,经开区积极探索推进“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促进投资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目前已有隆基一期项目、阳光年产3.6GW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鑫达加气站建设项目纳入经开区的投资项目“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管理。
稳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南海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于2月18日开工建设,2月21日签订了西城产业园综合开发PPP项目,全力推进南海子、西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环城南路道路新建工程、北附小学东侧规划道路工程、西城工业园区主干道、兴和路、光伏一号路等5个道路工程,翠峰西路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迎霞路绿化亮化工程、白石江生态修复工程、东飞药业北侧河道治理工程4个绿化亮化工程在建项目复工。
持续抓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拓宽融资偿债新渠道,多渠道探寻融资方式,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寻求合作。二是聚焦用地强保障,扎实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准入门槛,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能,不断推进“容缺审批”服务模式,全面完善深化“先建后验” 管理新模式,推进“审管联动智慧政务平台”建设,实现平台间数据共享、无缝链接,打造政务服务一网办通、高效审批的服务平台。
全力推动企业满产达产。加大企业扶持政策的宣传,用活用足《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商务厅 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关于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加快经贸企业复产复市发展九条措施的意见》《市商务局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企业优惠支持政策申报办法的通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意见》等政策,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实行“一企一策”,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帮助企业尽快满产达产。
紧盯目标强化调度分析。紧盯“1+4”主要经济指标,把握好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对各项支撑性指标进行分解,抓实、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指标,做大项目储备,做细项目入库。
坚定不移抓实项目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围绕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产城融合等领域,抓紧谋划一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和医药健康重大产业项目,为园区发展奠定基础,加大重点项目包保力度,做好竣工企业纳规工作,重点抓好环球食品、马铃薯精深加工、晶龙、磷酸铁锂等工业项目投产及纳规,依托龙头带动作用,做好重点工业企业增加值稳增长工作,瞄准重点项目加强跟踪对接,加快建设进度,督促投产达效,抓好隆基、阳光二期、1.5万吨磷酸铁锂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关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关运行。
(作者:杨咏、张元、宋宏伟 编辑:尹颖)